徽派古建-门楼
徽派建筑有个说法,“千两银子七百门”。如果用一千两银子建房,花在门面上就要七百两,无论贫穷与富贵人家,门面都有精美砖刻,可见徽州人对门面的重视程度。
徽州建筑门楼,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。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,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,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,顶上覆瓦,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。富家门楼十分讲究,多有砖雕或石雕装潢。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,仿明代牌坊而建,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,门楼横枋上双狮戏球雕饰,形象生动,刀工细腻,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,高雅华贵。门楼是住宅的脸面,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。